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新航标与指南针

发布者:dsadmin发布时间:2020-09-07浏览次数:1809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思熟虑、高屋建瓴,鲜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的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充分佐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实践,其蕴含的战略布局高远清晰、历史视野深远辽阔、问题意识精准通彻、辩证思维纯熟妥当、创新观念紧扣未来,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改革、担当时代、谋划长远的思想结晶,充分体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强烈的政治特性,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新内涵、新使命与新途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破浪前行的新航标和指南针,确立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基准。

第一,确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新发展的历史方位。治国理政的根本是国家问题。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入思考中国改革发展与治国理政问题的标志性成果,全书既是前两卷的深化与发展,又是系统阐释新时代治国理政方向使命任务的政治宣言,在很多关键论题上都提出了新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次”,特别是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领域的空白。

第二,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增添了新内涵。全面阐述了上述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在整体转变与具体变化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进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进步,为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跨越提供了根本依据。

第三,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无论是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全面发展,还是在思想护航中凝心聚力、自信前行,都体现出了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精巧构思与鲜活案例。这不仅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科学性,而且充分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艺术性,集中反映了党在应对“两个大局”背景下的历史重任和重大挑战时的政治智慧。

第四,强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人民属性。人民主体地位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逻辑主线,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人民属性得到了充分彰显。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以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为基点,才能有效聚焦人民利益、观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在人民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效用性上充分表现致用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第五,丰富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的科学架构。理解党的治国理政具体内容是深化整体认识关键所在。在贯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实践逻辑中,全书各个专题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紧密关联,从战略高度实现了主要命题的连贯性,从策略维度达到了重大问题的协同性,从途径方法上具有实际主题的拓展性。在顶层设计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理念(思想)与制度上的“战略性”;在议程安排上,聚焦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将“大”政治的高度融贯于“小”政治的策略中;在行动过程上,理清了主线任务,拨开了工作迷雾,指明了切入角度,提供了定力信心。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应该立足历史大势、着眼时代使命、结合工作实际,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干,真正彰显其思想魅力、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